閆伊喬
2025年11月02日08:29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
222
點擊播報本文,約
								
								
							
“3天秋假加上周末,剛好湊成一個‘小長假’”“我想去北京爬長城”……聽到“喜提”秋假的消息,廣東佛山一所小學內,同學們臉上的笑容藏不住,紛紛計劃著要出門玩。
什麼是春秋假?
今年以來,中辦、國辦印發《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》明確,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﹔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《關於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》提到,在放假總天數和教學時間總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,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氣候條件、生產安排、職工帶薪休假制度落實等因素,科學調整每學年的教學和放假時間,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。
各地實踐隨之展開:浙江寧波推行春秋假各3天,原則上春假銜接“五一”,今年秋假在11月12日至14日,組成“專屬小長假”﹔湖北恩施規定,春假和秋假時長均不少於1周,原則上與法定節假日或雙休日銜接。
那些曾經可能“錯過”的季節意趣,藏著生動的教育養分。春日裡草木生發,正是帶孩子親近自然、感受生機的好時候﹔秋日裡果實挂滿枝頭,孩子可以在風吹稻浪中讀懂豐收、勞作的深意。當假期從集中休整轉為分段探索,家長帶著孩子“錯峰”走進田野阡陌、文博展廳,行走祖國各地,把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有機結合,這便是一份促進親子關系、開展素質教育的“禮物”。
學生“喜提”假期的同時,文旅市場也跟著熱鬧起來。“春秋假銜接傳統假期,玩得更從容了”“訂票壓力減小,行程安排更方便了”……不少家長表示,錯峰給了假期更多樣的“打開方式”。作為優化假期結構的探索之一,春秋假對提振消費的影響,涉及消費時間再分配、需求結構升級與區域經濟平衡的系統性影響。
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,不只是增加幾天假期。有家長擔心,孩子自制力較差,剛開學收心就面臨放假,學習狀態可能受影響﹔有網友在社交平台留言,雙職工家庭孩子獨自放假在家,沒人看管還可能沉迷電子產品﹔也有老師表示,不少家長因請假難選擇托管,一些學生難有出游機會。
如何放好假?多地根據自身實際開展探索。新疆烏魯木齊將假期與地方特色、體育鍛煉相結合,設置“雪假”,為學生提供免費滑雪機會。廣東深圳龍崗區外國語學校推出“我的秋假我設計”項目式學習,引導學生做假期的“主理人”……
讓孩子們的假期過得有意思、有意義,背后蘊含著因地制宜、多方協同的考量。針對部分家庭孩子無人看管的問題,可科學開放圖書館、實驗室、操場等場所,為學生提供閱讀指導、文體活動、興趣拓展等服務。家長也應跳出“假期必須學點什麼”的焦慮,鼓勵孩子在旅行中學會規劃,在實踐中懂得協作,在自由探索中全面發展。
假期的價值,應回歸育人初心。它可以是田間地頭的勞動課,是文博場館的歷史課,也可以是互相陪伴的親子課。從這個角度出發,無論是春秋假還是日常時光,讓孩子在多元體驗裡長見識、明事理、強本領,不把孩子困在題山書海中,才是教育本該有的模樣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11月02日 05 版)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